爱我,就应该懂我? 文:贝加 当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能够懂得自己的爱人,但是“懂”到底对应着什么样的具体涵义,并且由这句话引申出来的说法,比如“懂我的,何须讲,不懂我的,何必讲”,这样的说法会不会产生误导爱情的可能?我们不妨尝试说一说。 当我们希望一个人懂自己的时候,我们下意识希望他懂得我们的一切,但是这个“一切”都包含哪些涵义呢?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看待:1情绪;2认知;3期待。情绪指向的是当下,认知是基于过往经验对事情产生的认识,而期待是希望发生或选择的行为。这个“一切”就包含了过去、当下、未来。而只有情绪是当下的,是可以被对方捕捉和理解的;认知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是很难被对方感知的,只有在双方愿意沟通交流的前提下,认知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但是期待就更加难以感知,因为它完全是内心的想法。 我们不妨从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1理解对方的情绪: 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快乐、悲伤、愤怒、惊讶、羞愧,正常人都会具备这些情感体验,它是我们内在感受的外在反映,是外显的,可以被觉察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判断他人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中。做到情绪上的“懂”比较简单,比如:他/她眉头紧锁,大概就是不高兴了;他/她两腮发红,头部微低,可能是害羞了;他/她怒目圆睁,就知道是愤怒了。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情绪体验,加之情绪具备一个重要因素:外显,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对方的情绪。大家对“懂”的基本要求也很容易得到满足。当然,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比如警察;或者自身控制能力极佳的人,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可以把自己的情绪隐藏的较深,那么一般人就会很难识别他的情绪是生气?害怕?焦虑?还是平静。所以如果希望对方“懂你”,那么你就应该先表露出你的情绪,如果你深藏不漏,对方是很难懂你的。 大家做到“理解情绪”相对简单,所以就有人无意识地把这种“懂”的要求提高,比如“你都知道我生气了,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为啥生气?”。事实是,做到识别对方的情绪,只能知道“哦,他/她生气了”“哦,他/她悲伤了”,但是至于他/她为何生气,为何悲伤,那就牵扯到更深的一层。就如同有些男士很迷茫地说“我看到你很生气,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你为何生气”,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理解对方内心的认知过程。 2理解对方的认知: 理解对方的认知,就不能仅仅通过观察解决了,因为认知不是人类共有的,而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我们的气质类型、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均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会基于过去经验产生不同认知。 从发生一件事到结果是如此变化的: 事件——个人基于过往认知对事件进行解释——产生感受——采取行动(表达情绪) 同一事件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事件的解释不同。 比如:女朋友让男朋友帮她拎包,遭到男朋友拒绝。
女孩1的心理: 过往认知和信念——“爱一个人会为她拎包” 基于认知对事件的解释——“看来他不够爱我” 产生感受——怀疑、欺骗感、难过 采取行动——不理不睬或者指责抱怨
女孩2的心理: 过去的认知和信念——“男人肯为女人拎包说明他会照顾人” 基于认知对事件的解释——“看来他不会照顾人” 产生感受——担心,难过 采取行动——不理不睬或者指责抱怨
均表现为不理不睬或者指责抱怨,但是对事件的认知却完全不同。 理解对方的认知就要了解他的信念和观点,到了这一步,如果不是非常了解对方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内心发展、个性特征以及经历等,是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认知过程的。所以如果把“懂”提升到这一步,那么“爱”只是走进一个人的动因,但是“懂”是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了解过程。“爱你真的不一定懂你”。 3 理解对方的期待 如果说做到“理解对方的认知”在满足足够的时间和交流之后,可以一定程度达到的话,理解对方的期待就更难了。恋爱中,我们常说的“爱我,你就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这时候的“懂”就到了更深一个层次,那就是“理解对方的期待”。 期待,是人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是指向未来的需求。它可能基于现实发生的事件,也可能完全与当下事件无关,是结合了过往认知以及个人特质,是很难被他人所感受到的。如果当事人不说,他人是很难了解当事人的期待的。同样拿上面的例子:女孩1的期待是这个男人是爱自己的,女孩2的期待是这个男人是会照顾自己的。 但是作为男人,一定是一头雾水的,觉得这与爱和照顾都没有关系,只是大男子主义作祟或者因为自己的信念问题造成不乐意做这件事罢了。 其实,女人心里是知道的,这个人不可能完全懂我,可是为何她们还乐此不疲地把“爱我就应该懂我”作为口头禅呢?我们试图分析一下原因: 1 文化下的矜持 中国文化的多年传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对女子的要求就是:三从四德。女人应该做的是听从,而不是要求。既然不能提要求,那么女人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身边的人能主动满足自己的内心要求。如果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自己就不用”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满足自己了。 2表露有风险 自从摆脱了古代门当户对、核算彩礼的礼数之后,现代的价值观对女性又加上了新的枷锁,那就是“爱情”。关于爱情的描述总是将爱情定义为凌驾于物质之上的一种精神追求,是纯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既然高于物质,那么但凡提起与任何与物质有关的东西,便是“俗物”。男人们更是害怕女人物质,这从人们对这些年的“物质女”的反感可见一斑。 可是,作为食五谷杂粮的身躯,又无法免俗。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女人如果表露要求,是有风险的,会被男人认为此女要求过多,俗气之至。在女人无法判断一个男人的接受度的时候,她们是不会冒险的。就连吃饭的时候,女人也要考虑“我能不能选择贵的,万一他认为我消费过高占便宜怎么办”,所以就会出现下面的一幕: 男:吃什么? 女:随便 男:火锅? 女:那有啥好吃的! 男:那吃什么? 女:随便 是的,你们剥夺了我提要求的权利,但是我拒绝的权利还在。拒绝后女人还希望男人主动提到自己的心坎上,于是女人们学会了“以毒攻毒”,你不是爱情至上吗?那么你爱我?就应该像你了解你有多少money一样了解我!
女人在爱情中总是有不安全感的,她的一生都在考验身边的这个男人是否爱自己,是否是自己的“知心爱人”,穷其一生,其乐无穷。 但是,爱情终究是一种情感,情感终究是需要认知做基础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都在随着外界环境和个体经验变化。那么想要爱情恒久远,就要不断地了解对方,不断地沟通,不断地改变。 这也是我想要尝试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懂我”是婚姻关系久存的一种保障,也是婚姻双方应该保持沟通的目的。爱一个人,着实应该努力相互了解和理解对方,但是绝不等于“爱我,就应该立刻懂我”也不等于“不懂我?那就是不爱我”,它们之间不是充分条件。特别是在恋爱初期就抱有这种观念,甚至认为不沟通也可以做到懂的话,很容易让双方产生沟通障碍。因为恋爱双方认识的时间不足,加之生活背景和个人性格差异较大,交流和沟通还不足以理解彼此。除了情绪是外显的,认知和期待都是人内心的活动。如果一方稳坐泰山地要求对方“爱我,就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另一方觉得无辜和苦恼极了。这种观念并不利于恋爱,甚至会毁掉一段美好的爱情。双方应该在爱的前提下,努力去了解对方的情绪、认知和期待,但是这个需要很长时间,也是一生的功课。 我们期待爱自己的人就应该懂自己,这里面有个思维误区,这个和“你是学心理的,你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是一样的。学心理学的人只是更容易捕捉对方的情绪,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行为,但是不等于“你不说,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懂”是有边界的。 所以,网络流传一句话“我不问+你不说=误解”,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